紅盒子|不願說再見,但這也許是台灣布袋戲的最後一口氣。消逝中的台灣文化、兩岸戲曲環境差異、紅盒子影評心得。

「我本來以為我在拍布袋戲的傳承,沒想到拍出來的卻是布袋戲的凋零與崩壞……」這句電影中的口白真的是沈重的烙印在我心裡,這部拍了歷時十年的掌中戲紀錄片,真實地呈現了這項優美文化技藝的現況,拍的是陳錫煌大師的晚年,可能也是台灣布袋戲的晚年,最後一段路。

紅盒子,光點華山,布袋戲,紀錄片,Father,陳錫煌

 

這次被招待來看「紅盒子」這部紀錄片真的挺開心的,恰巧我這次去廈門也看了不少偶戲、布袋戲,然後也跟在來自台灣、北京、福建的好幾位大師身邊,偷學偷聽到了不少,所以感觸還蠻多的,剛好跟這部電影的心得結合,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個產業的現況。

華山光點電影院,Azure,許政淳,紅盒子觀影心得
華山光點電影院

防雷頁:其實紀錄片應該也沒啥好防雷的,劇情在預告片跟新聞裡就講得差不多了😂,最重要還是讓越多人看到這個事實越好,希望大家一起關注這個問題。

 

紅盒子,陳錫煌,布袋戲,紀錄片,Father

這部電影主要是探討兩大議題:一是父子間的關係、二是台灣布袋戲的困境。兩個主題都圍繞在陳錫煌大師身上,也都是他傾其一生奮戰的戰場。

陳錫煌大師的父親就是台灣已故的布袋戲宗師-李天祿,但是父親的盛名也成了他一生的陰影與包袱,身懷著國寶級的技藝,從戲偶的製作到布袋戲操偶,什麼角色道具都難不倒他,但大家對他的印象永遠都是「李天祿的兒子」,這個沈重的名稱就算在李天祿過世後依然無法卸下,也才會迫使他在2009年,以79歲的高齡自立門戶,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戲團」。

父子間另一個難解的難題是由於李天祿大師是入贅陳家的關係,所以生下的第一個兒子必須姓陳,這也是他們父子不同姓的原因,陳錫煌大師在影片中說道,可能也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們父子倆的關係非常疏遠,再加上父親長年在外的關係,當導演問到他對父親的看法時,陳錫煌大師沈默許久最後仍然是答不上話,這段真的是令人鼻酸。

李天祿、陳錫煌、紅盒子、布袋戲

紀錄片中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布袋戲的傳承,但是就像開頭提到的,導演本來是期望透過這部紀錄片,記錄下台灣布袋戲的傳承的,花了十年去記錄、追蹤、拍攝,但沒想到最後拍出來的結果,卻只能呈現出台灣布袋戲的凋零與崩壞…其實不只這十年而已,台灣的布袋戲已經走下坡幾十年了,只是到了這十年,可能是台灣傳統布袋戲最後的十年了,看戲的人少,演出的機會少,願意學布袋戲的人更少,而技藝精湛的大師們,卻又一一離開人世…

這真的是個很沈重的問題,片中年輕一輩的弟子們也提到,現在靠演出的收入,連養活自己都有困難,大部分人都只能兼差,靠著自己的熱血在投入,能撐多久不知道,更別說往下傳承了,連個想學的人都很難找,外國人都還比台灣人重視,還有千里迢迢來台灣學的,現況再無法改善的話,傳統布袋戲真的會在我們這一代就滅絕。

陳錫煌、紅盒子、布袋戲、廈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

有看紀錄片的朋友應該會對這兩隻戲偶有印象,挺湊巧的是這張照片是我前陣子去廈門參加海峽兩岸藝術節拍回來的,回來後看了紅盒子,再回頭看照片,才發現我剛好拍到了導覽手冊上的這頁,今年藝術節以「跨界」為主題,邀請眾多兩岸的劇團,用跨界、創新、融合的方式,活化傳統戲曲的生命,這次去真的看到很多很有創意的表演,這頁照片就是在說為了這次的表演,台灣的布袋戲團結合了韋瓦第的四季,把東西方的表演結合在一起,說來挺諷刺的,我們台灣無人聞問、快要消失的傳統技藝,可能要到對岸才有一線生機,才有機會被重視跟生存。

廈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布袋戲、高甲戲、操偶戲,創新實驗劇,偶們
布袋戲、高甲戲、操偶戲三戲結合的創新實驗劇「偶們」

 

這次去廈門運氣很好,跟蠻多兩岸的戲曲大師交流到,其中跟一位漳州布袋戲大師的交流讓我印象蠻深刻的,我問他說:「台灣的布袋戲要做的很商業化才有辦法生存下來,大陸也是這樣的情況嗎?」大師回說:「商業化這塊台灣真是做的挺好的,不過在大陸這邊的表演比較沒有走商業化的路線,因為我們是政府養的,比較沒有生存的壓力,會著重在傳統跟技藝,還有藝術性上。」其實當下在聊天時還沒什麼深刻的想法,可是回來在看紅盒子這部紀錄片時,當下就覺得這兩邊的對比實在是太強烈了,台灣傳統布袋戲能得到的資源真的是少之又少。

陳錫煌大師是台灣唯一獲得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兩項國家肯定頭銜的傳統布袋戲演師,從表演到戲偶製作都有極高的水準,可以說是目前台灣第一人,國寶中的國寶,可是在紀錄片中他提到,政府給他的補助是:每個月四萬塊。就只值這個價碼?十三歲開始跟著劇團東奔西走,投入台灣布袋戲超過七十年,海內外弟子無數,近九十歲高齡了還站在第一線為布袋戲做傳承,一生都奉獻給布袋戲的台灣國寶,就只值四萬塊?我都要哭了,唉…

布袋戲起源自福建,在台灣被發揚光大,最風光的時候全台灣人都在看布袋戲,如今卻在台灣快要絕跡,沒有人在重視,最後能把它保存下來的,可能還是要回到福建,真的是不勝唏噓。

華山光點,電影院,紅盒子,電影散場
華山光點電影院,紅盒子電影散場

事到如今,憑我們一般人的力量,也很難改變些什麼,政府的政策,民風的改變,都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說要讓布袋戲再興盛起來什麼的,雖然不太可能,但是最起碼最起碼,希望不要真的讓他說再見,這真的是個很優美的技藝,看過紅盒子的朋友一定都跟我有同樣的感受,陳錫煌大師的技藝真的是巧奪天工,傳統布袋戲也有著非常獨特的美,不應該讓他就這樣失傳,所以希望多多關注紅盒子跟台灣布袋戲,來不及到電影院看,也可以從其他管道看一下紅盒子,越多人關注,他們才越有機會活下來,願這部紅盒子不會是傳統布袋戲的最後一聲絕響。

華山光點電影院
華山光點電影院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